让中日关系回归理性——我们的呼吁 这份呼吁书2012年10月4日由大陆朋友发起,台湾、香港和全球各地的朋友们跟进。
最近,因钓鱼岛引起中日之间的关系危机,尤其是在中国社会造成的震荡,令人深感忧虑。我们正好读到了日本市民发起的联署声明《终止领土问题的恶性循环》,明显感受到来自日本人士的诚恳善意。这份声明不回避早年日本殖民历史和钓鱼岛之争源起,又立足于多年来两国之间已经发展出来的友好合作关系,尤其是着眼于和平相处的未来,这是将危机处理成一个契机的良好做法。为此,我们提出如下呼吁:
1、钓鱼岛的领土争议,是一个由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,但前人亦已提供给后人务实的思路。1972年,周恩来先生即表示出“搁置争议”的意向,1978年邓小平先生明确继承了这一方针,为的是不让钓鱼岛问题成为妨碍两国之间正常交流的障碍。在今天看来,这个决策仍然是明智的。因为在现状之下,任何单方面的解决方案,都只会导致武力冲突乃至于东亚和平局面的崩溃。一旦钓鱼岛的问题再次被提出来,在没有更好的对话、磋商可能的情况下,都先要回到这个立场上来。
2、对于最近日本政府在钓鱼岛归属上的一系列论证,我们认为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。不能否认,战后日本在承担历史责任方面,没有做到让周边国家的人们心悦诚服,在中国民间,始终存在许多积怨。首先需要面对这些积怨,然后寻找化解的途径。这一方面需要对于战争的过去有足够的认识,体现以德服人,另一方面,不能再制造新的争端,激发起本来就存在的怨气。
3、中国大陆近三十余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,人民生活水平有着明显提高,这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密切关系。需要珍视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,因而也珍视与周围邻国拥有稳定和谐的友好关系。因此,就目前紧张的局势而言,我们希望争取一切可能的途径对话协商,继续保持与日本及其他周边国家和平稳定的关系。不论是国家还是人民,只有在和平中才有繁荣昌盛。
4、战后日本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各方面的成果,也为世人瞩目。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和人民在今天的改变,看到了许多日本人士在战争道歉和重建和平方面的可贵努力,以及日本在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上的有力援助。因此,这就需要人们在正视历史、记忆历史的同时,也需要根据当今日本现实,做出新的认知和判断。
5、我们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益集团或政治派别,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,挑起领土争端,操弄和绑架民意,煽动狭隘民族主义情绪。在解决领土争议和取得和解问题方面,政府本身拥有更大的责任。一旦发生危机,政府也有责任引导民众理性认识问题和采取行动。
6、2012年9月中旬,在中国一些城市发生的因钓鱼岛争端激化而引发的打砸烧行为,我们非常痛心,并加以特别谴责。这些极少数人的做法,不能代表两岸四地的大多数人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普遍看法。我们十分不希望这些行为引起国际社会的误解,从而引发经济方面的倒退,和其他方面更多的倒退。
7、最近,中日文化交流受到限制,有关日本书籍的出版与发行也在部分城市一度受到殃及,这是极其不明智的,也是令人遗憾的。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,有着十分具有说服力的丰富成果。领土或政治方面的争议,不应无限制地扩展到其他领域。在睦邻关系当中,人民之间的关系起着主要作用,真正深远的意义在这里。就目前的情况来说,应尽快恢复双方民间的经济、文化、生活等各方面正常的合作交往,尽量弥补因为最新争议造成的损失,尽快撤销所有缺乏长远眼光的临时措施。
8、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故土上生活、劳作,养育后代,参与社会事务及国家事务,拥有对于国家的主权,并拥有对于国家主权的一份发言权。基于这个原因,我们认为在政府处理主权事务时,需要倾听民众的意见,而不是把民众甩在身后。
9、在两岸四地和日本的教科书里,应写入中日两国全面而真实的近现代历史。中国的教科书也应增加不同民族相处与融合的教育,以利下一代思考判断、并培养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与自己不同的国家和人民;发展中日民众之间的互相尊重,让年轻人在伙伴关系和友谊观中正常生长。
10、我们也认为,涉及领土、国家主权等国际事务的事情,不独两国政府责任。应该更多发展民间交流渠道,增进互相了解,为子子孙孙创造和平的未来。
(截止到10月6日9:49 )
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。
联署者(以英文字母为序) :
联署者(以英文字母为序) :
阿索拉毅,四川,诗人
阿 信,贵州,独立学者
阿 钟,上海,詩人
毕宜民,北京,社会工作者
卞晓妍,微博叫卞小蘅,记者
曹博文,宁波,本科生
车巍,北京,公民(正能源+正能量倡导者)
陈反修
陈冠中,北京,作家
陈家坪,北京,诗人
陈金梅,广东,大学生
陈开频,杭州
陈清侨,香港,学者
陈守虎,北京,科研工作者
陈 烨,南京,公民
陈宜中,台北,学者
陈云,上海,博士&副教授
陈张培伦,台湾,学者
陈子秋,广西,大学生
程青松,北京,电影人
池伟添,广州,学生
从 工,江苏,退休工程师
崔卫平,北京,作家
大 山
戴宏翰,香港,学生
戴 懿,上海,企业经营者
戴 远,美国,学生
戴志伟,广东,大学生
灯小辉,一个在日华人
邓方明,福建省光泽县,教师
邓 伦,武汉,学生
邓永佳,在广州工作,销售员
鄧嘉宛,台北,譯者
邓伟生,广州,学者
邓伍文,南京,市民
丁 可,北京,留日学生
丁世伟,杭州,自由动画人
杜小真,北京,学者
杜 婷,香港,媒体人
丁 昕,香港,会计师
发雷,北京,诗人
范 泓,南京,学者
冯崇义,悉尼,学者
冯楚军,北京,社会学者
冯建三,台北,学者
冯 倩,北京,编辑
冯素宁,公民
傅国涌,杭州,学者
符書華,籍貫:地球,失业的朋克
高全喜,北京,學者
葛红兵,上海,大学教授
耿化杰,山东济南,学生
郭春林,上海大学文学院文化研究系教师
海 若,江苏,报告文学作家
郝 建,北京,学者
赫尔墨果
何路社,民间学者
何 謙,香港,學生
贺 枫,南京,工程师
贺卫方,北京,法学教授
贺泽红,北京,编辑
侯孝賢,台北,導演
胡发云,武汉,作家
胡佳,北京,被软禁公民
胡嘉明,香港,学者
胡锐,四川,作家
胡世立,湖北宜昌,学生
胡 欣,南昌,商业
胡正江,新西兰,云南籍学生,CO-CHINA营员
胡志桥,广州,教育工作者
黄 丹,山西,大学生
黄径遂,浙江,學生
黄雯怡,香港,记者
黄伟国,香港,学者
黄子彬,杭州,学生
贾 葭,北京,专栏作家
蒋方舟,北京,作家
蒋侃为,义乌,记者
蒋 挺,美国,学生
江绪林,上海,教师
景凯旋,南京,学者
康永红,山西太原,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
柯倩婷,广州,学者
孔 曦,上海,作家
寇益为,四川,学生
兰 童,南京,诗人
老英在野,河南,诗人
雷中刚,山西,IT工作者
李冬君,北京,学者
李 飞,天津,学生
李飞骏,北京,诗人
李 峰,江苏省邳州市八路镇人,货车驾驶员
李 根,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101班
李公明,广东,学者
李国豪,云南,媒体人
李厚安,贵阳,主编
李 静,北京,作家
李 礼,北京,炎黄地理杂志主编
李黎明,广州,工程师
李继波,重庆,心理学博士
李 琳,美国,学生
李 乾,武汉,自由撰稿人
李同归,北京,大学教师
李晓栋 上海,编辑、时政评论员
李小鸣,媒体人,斯坦福大学奈特学者
李 星,湖北,艺术家
李行远,广东,教师
李彦君,南京,文字工作者
李 杨,广州,学者
李泳涛,上海,学者
李宇锋,北京,自由职业者
李 智,湖南籍留日学生
李子雄,重庆,学生
李忠华,山东济南,农民
廖晨彦,湖南,学生
廖偉棠,香港,詩人
梁寶山,香港,藝評人/ 中文大學研究生
梁广帅,河南籍,居北京,职员
梁文道,香港,作家
梁晓燕,北京,编辑
梁艳萍,武汉,学者
林干一,广东,学生
林孝信,台北,学者
林永芳,福建,作者
刘安平,广东,医生,大学教授
刘斌,北京,电视人
刘传祥,医生
刘春生,天津,工程师
刘 刚,北京,学者
刘敬孝,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师
刘经国,广州,企业管理人员
刘立新,北京,音乐人
刘 擎,上海,学者
刘舒欣,英國,學生
刘徙,河北媒体人
刘孝芳,安徽,应届毕业生
刘学伟,巴黎,学者
刘 洋,加拿大,学生
刘 沅,台湾,退休科技人
劉 垚,香港,編輯
刘 毅,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
柳 晶、广东、教师
龙子维,香港,劳工组织
卢思骋,香港,民间环保工作者
卢跃刚,北京,作家、记者
陆晓娅,北京,公民
鲁 稚,四川,作家
吕晓波,美国,学者,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政治学教授
罗 建,南京,市民
罗志强,浙江,学生
羅永生,香港,學者
闾丘露薇,香港,媒体人
馬鳴謙,蘇州,作家、譯者
马晓霖,北京,学者
马震宇,杭州,金融业从业人员
马子谦,北京,退休干部
麦 田,编剧
面 海,海南,诗人
牟 劼,法国,文化交流工作者
孟繁麟,牛津、香港,博士生
孟 湄,北京,文化交流工作者
孟祥磊,南京,学生
聂保真,荷兰,学者
聂真智,新加坡,IT
宁 二,广州,文字工作者
潘嘉鹏,黑龙江 学生
彭帥鈞,香港,分析師
齐 寒,山东,技师
齐 昊,山西太原,学生
钱永祥,台北,学者
邱锴俊,北京,媒体工作人员
曲 晨,北京,学生
曲 栋,广州,社会工作者
渠 鑫,新疆,学生
冉夷侨,学生,加拿大
任馥蕤,法国,巴黎政治学院研究生
任钟鹏
阮云华,珠海,作家
沈 红,北京,学者
沈可成,河北,民间禅话(画)家
沈双,美国,学者
时佳希,内蒙古,学生(金华市浙师大商业街)
石运韬,广西,学生
史宗伟,郑州,民间学者
宋铁铮, 美国, 学者
宋晓昌,日本京都巿,中国留学生
宋 扬,武汉,教师
宋志伟,广州,公民
苏小和,经济学者
蘇穎詩,香港,市民
孙上了,印度清奈,研究生
孙兴杰,长春,学者
孙左乐 上海 城市规划师
谈军武,江西,自由工作者
谭霄汉,江西,学生
唐 諾,台北,作家
唐永桥,合肥,医学毕业生
陶榕,江苏镇江,工程师
滕永平,山东,媒体工作者
田纪伦,长春,公民
田纪熊,大连,退休教师
涂宇琦,江西,学生
王大力,长春,学生
王 超,北京,导演
王超夫,四川,书法家
王汉锋,广东,基督徒
王 伟,上海,自由职业者
王 刚,旅日,媒体人
王建兵,甘肃,匹夫
王克敏,山西,律师
王尚飞,河南,学生
王诗庆,新疆,导演
王小平,北京,编辑
王小山,北京,专栏作家
王晓宇,法國,商人
王 瑛,北京,基金管理人 NGO
王 蔚,广东,医师
王振兴,浙江,公民
王智明,台北,学者
王仲奇,北京,科技工作者
魏保杨,南昌,高级工程师
魏 委,南昌,律师
韦希平,广西,视觉艺术家
維馬丁,北京/維也納,翻譯
温 涛,广东,国企员工
吴 飞,四川,著名词作家、音乐制作人
吴 林,比利時,學者
吴 强,北京,学者
吴 群,甘肃,学生
吴万谦,香港,学生
吴文光,纪录片作者
武文祺,北京,公司职员
吴 鑫,湖州,工程师
西门媚,成都,小说家
夏 纯,日本,公司职员
夏业良,北京,经济学家
肖承捷,香港,学生
肖东京,重庆,大学生
向 荣,福建厦门,公民
向宇飞,湘潭,学生
解玺璋,编辑
谢思敏,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主任、合伙人律师,日本神户大学法学博士(1988)
谢小鹏,厦门,设计师
邪人疯,重庆,诗人
邢锐初,北京,编辑
邢玉燊,北京,学生
徐 洁,曾留学日本,现居北京,自由译员
徐 晓,北京,编辑
徐新虎,新疆,教师
徐 峥,四川,工程师
许宏昌,大连,企业管理者
许 鸣,上海,医学生
许 洋,北京,出版人
许医农,北京,编辑
许宇宏,广州,学生
晏琼英,北京,学者
闫钢伟,陕西,上班族
严搏非,上海,出版人
杨 东 四川成都 教师
杨锦麟,香港,媒体人
杨 硕,北京,学生
杨 涛,北京,学生
杨小刚,德国,博士生
杨旭瑞,公司职员
楊子波,巴西,醫生
楊緑堤,巴西,教授
楊緑莊,美國,環保工作者
姚新勇,廣州,學者
叶 芳,北京,编辑
叶廷芳,北京,学者
叶荫聪,香港,学者
亦 远,加拿大
一名正在广西大学读书的海南学生
雨 宇,安徽农业大学,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
俞红兵,安徽,职员
俞力工,维也纳,学者
俞依纯,杭州,学生
余婉蘭,香港,記者
袁 杰,丽江,教师
袁秀娟,深圳,工程师
袁庾华,郑州,民间学者
于含英,美国,学人
于 奇,北京,编辑
宰步龙,安徽合肥,林业高级工程师
昝爱宗,杭州,作家
曾达,南京,学生
曾祥礼,廣州,媒體工作者
查建英,北京,作家
翟 猛,洛阳,技术员
张冰洁,学生,加拿大
张伯驹,香港,学生
张春鸣,杭州,企业管理人员
张 耳,北京/美国,诗人
张凤山,北京,教师
张丰予,美国,大学生
张焕萍,北京,书店经营
张 龙,无锡,大学生
张 伦,法国,学者
张明扬,上海,媒体人
张 莉,北京,公司职员
张 宁,广州,教师
张庆威,东莞,个体户
张守涛,南京,作家
张人则,美国,学人
张 星 四川 教师
张婉雪,重庆,学生
张 琰,长春,公民
张 阳,安徽,公民
张 真,美国,学者
张占文,甘肃,工程师
张志达,北京,学生
张子宇,广东,媒体工作者
赵 青,广州,学生
赵玉莹,北京,编剧
周保松,香港,学者
周 方,东京,医学博士
周 华,高级编辑
周建漳,厦门,学者
周 濂,北京,学者
周 实,湖南 作家
周耀輝,香港,學者作家
邹 群,中国,自由职业
邹祥波,广东,大学教师
朱大庆,山东,工程师
朱凱迪,香港,編輯
朱天文,台北,作家
朱天心,台北,作家
朱亚铁,上海,会计师
朱一鼎,大学新生
朱忆天,上海,学者
祝进文,武汉,学生
祝开明,杭州
宗 洁,美国,学生